如果说瞪羚企业是中小型企业的杰出代表,那么作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则是较大型企业的翘楚。
很显然,该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他用“牛马一中”的修辞,不仅表达了对过往奋斗的感怀,也表达了对母校的留恋。在很多人的青春记忆里,都有着对母校的种种抱怨,但这些抱怨,恰恰构成了刻骨铭心的青春。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轻断食这个名词,问题是,轻断食到底是什么?对健康而言,轻断食到底有没有好处呢?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指出,“轻断食”又叫间歇性能量限制饮食,是按照一定规律在规定时期内禁食或给予有限能量摄入的一种饮食模式。
不过很多人都容易在轻断食上走极端,比如很多人片面地认为,所谓的轻断食就是要挨饿,对自己越狠,效果越好。
这样的理解不仅不利于健康,反而对健康是有害的,医学上制定的轻断食,它应该是科学的适当节食,比如5:2轻断食,就是指以7天为一个周期,5天正常饮食,每天可摄入能量2000-2400千卡(kcal);2天控制饮食,每天能量摄入降到正常饮食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轻断食的目的就是通过科学节食的方法来控制体重,远离肥胖相关性疾病,大家都知道,一胖毁所有,肥胖毁掉的不仅仅是颜值,还有一系列健康问题,肥胖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很容易罹患2型糖尿病,除此之外,肥胖患者罹患高血压、高血脂、中风、冠心病的概率也非常高。
除了轻断食以外,还有一种节食的方法,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那就是过午不食。
过午不食,顾名思义,就是午餐以后就不再吃东西了,那么原来的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就变成了一日两餐。
少吃一餐,是不是真的有利于健康呢?
2022年2月22日,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毛一雷、杨华瑜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篇《不肥胖健康志愿者限时进食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or time-restricted eating in healthy volunteers without obesity)的研究论文。
研究团队招募了82名非肥胖的健康人,将他们分成3组:第一组:只能在6:00~15:00之间进食,其余时间禁食。第二组:只能在11:00~20:00之间进食,其余时间禁食。
第三组:任意时间都可以进食。(第一组和第二组成员禁食期间只允许摄入饮用水、苏打水、以及不加糖的茶或咖啡。
研究发现,在非肥胖人群中,与其它时间段相比,将进食时间控制在上午(6:00-15:00内任意8小时)能够更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肥胖等相关代谢问题,起到缓解炎症水平,丰富肠道菌群的作用,同时还不影响睡眠质量或食欲。
单从这项研究来看,它的结论很明确,过午不食是有利于健康的,特别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肥胖等相关代谢问题,换句话说,过午不食是有利于改善血糖的,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患者,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也能采取这种方法呢?
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吃晚饭,很容易出现低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往往需要使用降糖药物,无论是口服的降糖药物还是皮下注射的胰岛素,在用药之前,医生都会叮嘱,一日三餐一定要规律,不能说药用了,却不进食,或者进食时间太晚,原因就是,只要用药,就有发生低血糖的可能,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加严重,严重的低血糖,甚至会导致意识障碍、脑水肿,进而危及生命。
糖尿病患者要想预防低血糖,就要在科学用药的基础上,养成一日三餐规律的进餐习惯。
如果过午不食,那么在药物和饥饿的作用下,夜间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就很高,夜间处于睡眠状态中,一旦发生低血糖,危险可想而知。
第二,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吃晚饭,血糖有可能变得更高
我们的身体是有形形色色激素控制的,很多糖尿病患者不吃晚餐,或者一天的时间里过度节食,结果发现血糖却越来越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人体在饥饿的时候,容易发生低血糖,身体为了升高血糖,就会启动一系列应急机制,身体里皮质醇、儿茶酚胺等的分泌会显著增加,这些激素都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出现过Somogyi现象,Somogyi现象是指在夜间曾有低血糖,在睡眠中未被察觉,导致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继而发生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
其实,有很多经常不吃晚饭的糖尿病患者,不仅血糖控制不好,人也容易变得更胖,这是因为不吃晚餐,经常漫长的一夜,饥肠辘辘,在饥饿的驱使下,早餐和中餐会吃的更多,看似晚上吃的很少,其实呢,由于早餐和中餐吃的更多,人的体重反而容易上升。